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打從心底為病人著想

一、
(值班夜,未完成病歷室內)
我:「老師,這麼晚了,你也在這裡啊?真是辛苦了。」
老師:「不,不辛苦。每次看到其他醫師也還在,我就覺得自己實在還要更努力才行。」

二、
(值班夜,某病房護理站)
護理師A:「Intern醫師!請你來補這幾床的OP mark(手術記號)好嗎?」
我:「好,我等下過去。」
我:「咦,可以幫我看一下嗎?有兩床是不是不用畫?」
護理師A:「不好意思,是我搞錯了。真的很對不起!」
護理師B:「她太累了,中午就來了,注意力才會下降,真的不好意思。」

***

猶記得甫踏入臨床實習,披上白袍、大聲念出醫師誓詞的那一刻,心中的興奮、期待與緊張,那種心悸的感覺,是任何教科書都未曾提過的。但隨著實習的日子一天天過去,寫病歷、補醫囑、刷手上刀、拉鉤,維持醫院運作所需的每一道細節,佔據了大多數的時間與心力。身上的白袍和眼皮,一齊變得越來越沉重。

至於眼前每一位病患和家屬,他/她們貨真價實的焦急、不安、擔憂與期望,甚至想說卻沒能說出口的話語,跟vital signs(生命徵象)、PE findings(理學檢查)相比,沒那麼緊急的信息,只能倚靠幸運女神的力量來傳達了。

如果夠幸運-醫護人員有時間的話-我們當然樂意傾聽。只可惜幸運女神之所以是幸運女神,正因為她不能常駐於你我身邊。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有的只是太短的時間,難以回應太多的情感。不只是病患、家屬,甚至醫護人員自身的情感,都只有在下班後,才慢慢浮現於心頭。「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」,每回我都只得這麼告訴自己。

但問題真的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嗎?還是外在的環境太過艱困,讓人心有餘卻力不足?

近年來,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逐漸受到矚目。根據勞委會統計,民國101年至103年5月,多間醫院違反勞動檢查,無論公私立醫院皆然。綜覽檯面上的報導與投書,關於醫護人員過勞的訊息比比皆是,醫護過勞、人力不足對職場安全與醫療品質的危害,也有諸多實證研究支持。頂尖醫學期刊如《英國醫學期刊》,更以系統性回顧指出:美國制度化保障醫師的工時,每周不超過80小時的政策,並未如外界擔心的影響年輕醫師的訓練品質和病人安全。(BMJ 2011;342:d1580)

回首思考台灣的處境,雖然有〈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〉保障實習醫學生的工作條件,護理人員也自民國103年起正式納入《勞基法》適用範圍,然而如何落實,才是當前最大的困難與挑戰。

德國病理學家、社會醫學之父Rudolf Virchow曾言:「醫學是一門社會科學,政治只不過是大規模的醫學。」我很幸運,能及早接觸到這番話,讓我的臨床經驗,不只在醫病之間,更對自身醫療工作有多一層觀照與反省。

打從心底為病人著想,除了診治其身體上的疾病,更要對醫療制度、政策、以及醫療的終極關懷抱著持續不斷的熱情與反思。這是臨床實習對我的寶貴啟示。我將選擇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路,並用一輩子來思考與承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